新聞
動態(tài)
圖片來源:KARIM SAHIB/GETTY IMAGES
長期以來,室內生活一直被視為經濟成就的巔峰:精英們在富麗堂皇的建筑中放松,而快遞員拿著包裹,傳遞著大門外危險世界的消息。就連餐廳也是相對晚近的發(fā)明,在成為人們自愿光顧的地方之前,它只是忙碌旅行者的一個小站。很久以前,在疫情發(fā)生而導致許多公共場所關閉之前,發(fā)達國家的人們在室內花費的時間占比就已經達到了90%;他們大部分都是棲居在商場、郊區(qū)家中以及汽車內飾中的生物,只是偶爾去慢跑或去海灘度日。現代美國人可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狗,渴望從后門蹦出去、自由奔跑,但實際上他們更像貓,滿足于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伸展四肢。
然而,我們對室內空間的要求正在發(fā)生變化。我們的房子與公寓,已經越來越不僅僅是一個休養(yǎng)生息的所在,它們是抵御細菌、火災、洪水和高溫的最后一道防線。2020年初,澳大利亞人躲在家中,躲避由野火煙霧造成的史上最嚴重空氣污染。在世界的許多地方,這或許將成為季節(jié)性事件,包括加州的大部分地區(qū)——僅今年一年,加州就發(fā)生了7000多起火災。當春季來臨,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時,那些沒有受到火災影響的人們也躲在室內尋求庇護;到4月中旬,除了5個州以外,美國剩下的所有州都發(fā)布了某種形式的就地保護令,超過100個縣實行了封城措施。隨著辦公大樓和學校的關閉,在這段時間里,家也變成了工作場所和教室,這兩者通常都發(fā)生在同一個四壁圍起的家中。在不久的將來,房屋將不僅僅被用來休閑、工作和照顧孩子,而且還將被用作野戰(zhàn)醫(yī)院、隔離病房、空氣凈化箱、冷卻中心,甚至是浮橋。
在美國,大多數建筑仍然是“古怪俗氣的小盒子”,或者是像沃爾瑪和辦公園區(qū)等更大的盒子,但那個時代很快就要結束了。在新作《偉大的室內:建筑如何塑造我們的行為、健康和幸福的驚人科學》(The Great Indoors: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How Buildings Shape our Behavior, Health and Happiness)中,艾米麗·安特斯追蹤了一種朝向使用數據和智能家居為特征,以應對環(huán)境的特定建筑結構的轉變。擁有足夠的資源擁抱這一未來的城市,很快將擁有配備空氣凈化、水循環(huán)、氣候控制技術等更多功能的節(jié)能住宅、辦公室和機構建筑。這種新型“超級住宅”不僅能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激活太陽能電池板,還會利用傳感器監(jiān)測你的情緒,在你情緒低落時將一束陽光灑在你身上。
隨著建筑變得更加個性化,它們也可能變得更加私有化。智能家居為主人而校準,吸引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停留,并保衛(wèi)他們的安全空間。隨著自然災害的惡化,那些為生存而把家全副武裝的人們,不僅是在為惡劣天氣做準備,更在為不斷加劇的不平等的后果做準備。智能家居監(jiān)控朝向內部時,是為了居住者的福祉,但它也會面向外部:防止闖入者共享私人庇護所。而當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逃避他們保護公民免受微生物和其他危害威脅的責任時,使人有安全感的空間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小。
家是純粹為了家庭和休閑的地方,這種觀念是相對比較晚近的。在工業(yè)化時代之前,大多數歐洲人都在家工作。他們早晨起床,喝一點啤酒(咖啡的供應鏈長到難以置信,因此顯得太過異域,水通常也不衛(wèi)生),然后再去到田間或者家庭作坊里。手工業(yè)生活創(chuàng)造了家庭,家、工作和休閑自由地融合在一起,工作日的概念還很少有。這既降低了效率,就像眼下正承擔著遠程工作和在家上學任務的人都知道的那樣,也減少了限制:家庭午餐可以包含短暫的午睡,或者讓人在附近的牧場上玩耍一會。
工廠工作和后來的白領工作減少了家庭生活。突然之間,每個街區(qū)都變成了“臥室社區(qū)”,教育、工作甚至休閑都不在這里進行。大量工人住在單一用途的建筑物里,忍受著過度擁擠和霍亂等疾病傳播的痛苦。早期的城市改革者,如二十世紀初的雅各布·里斯和簡·亞當斯,很快就把城市衰敗和社會異常聯系在一起。貧民窟造就了道德敗壞的居民,至少人們是這么認為的。在許多情況下,他們聲稱這是建筑物的錯:改革者開始強制規(guī)定每間臥室都要有窗戶,要有更衛(wèi)生的通風井,要有防火梯,要給出租房限定最小的用地面積,這樣房東就不能把新房子擠進骯臟的后院了。
然而,這種現代化進程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長期后果。破舊房屋并沒有被質量更好的同類房屋所取代。相反,現代主義試圖將城市夷為平地,重建成高樓大廈或廣闊的郊區(qū)。在取代廉租房的高樓大廈里,“電梯備受贊譽。它們被安置在明亮閃光的大廳里,急需被搭乘,”安特斯寫道,“另一方面,樓梯間通常狹窄、黑暗、骯臟,更不用說被隱藏在厚重的防火門后面了?!?就像對汽車的依賴一樣,這不僅提高了效率,也對居民的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再經常走動。在日常生活中,爬樓梯是一項不起眼但有益于健康的有氧運動,但很快,僅有樓梯的建筑就被貶斥為不現代,讓居民疲憊。如果一幢建筑只有樓梯,即使只有四層樓,也會像只有戶外廁所而沒有室內衛(wèi)生間一樣:這是跟不上時代的尷尬失敗。
新的家居技術逐漸減少了我們需要到外面世界去的次數。在上個世紀,一系列的新電器幫助我們儲存和準備食物、洗衣服,在浴缸里浸泡和緩解肌肉的酸痛,這也決定了大多數街角雜貨店、自助洗衣店和公共澡堂的命運。家電讓家務變得更輕松,也促進了城市化進程,但它們也改變了我們的習慣,使我們更孤獨。
隨著住房的發(fā)展,二十世紀早期城市的內在聯系形式——門廊、開放庭院和沒有圍欄的花園——已經很難再模仿。與現代郊區(qū)封閉的死胡同和重新開發(fā)的中心城區(qū)嚴管鑰匙的公寓房相比,即使是上世紀中葉的大型高層建筑似乎也更具有社交性。真正的公共空間越來越少,我們錯過了在日常生活中偶然相遇的機會。大多數新開發(fā)項目推銷的是“社區(qū)空間”,但這些空間往往僅限于必須提前預訂的屋頂平臺,或者隱藏在大樓未使用的核心區(qū)域的無窗休息室。目前的趨勢是自給自足和破碎化。用新的疫情術語來說,我們越來越局限在我們的“氣泡”中。
安特斯看好智能手機的發(fā)展前景?!懊魈炀驮谶@里,”她贊美道,“在世界各地的家庭中,智能恒溫器會發(fā)光,自動吸塵器會旋轉,智能音箱引人注目。” 她采訪了一些科學家,他們正在建造具有巨型醫(yī)療設備功能的精裝房,能夠感知我們的生命體征并將其記錄。她認為,這些技術將能夠產生人口級別的健康數據,使地方政府能夠跟蹤糖尿病人群,并在相應地區(qū)建立公園和人們負擔得起的雜貨店。
盡管智能家居在節(jié)能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它們可能并不是其支持者所承諾的公共健康奇跡。像許多專注于創(chuàng)新的努力一樣,產生健康數據的智能家居可以定位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可以解決問題。城市政府已經對水中的鉛污染、兒童哮喘和食物沙漠了如指掌。他們缺少的不是數據:他們所缺乏的是政治意愿和經濟資源。
這指向了智能建筑的一個更大問題:對于那些負擔得起它們的人來說,技術可能會讓日益惡劣的環(huán)境變得更適合居住,但其他人怎么辦? 我們如何防止社區(qū)在變得“更聰明”的同時,也變得更不平等? 數據可以賦予權力,但它也是監(jiān)視和脅迫的潛在工具,美國尤其如此:在那里,企業(yè)合并和監(jiān)管放松可能會把今天的城市變成公司城。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不建造堡壘的情況下擁抱室內生活? 那些沒有住處和工作的人,會被推到高墻和帶刺鐵絲網后面,不被人看見,也不被人想起嗎?
如果說郊區(qū)蔓延的趨勢創(chuàng)造了更松散的社會聯系,那么智能住宅則進一步以奢華的異化威脅著我們。它們讓我們可以通過應用程序打開洗衣機,或者把咖啡機調到早上7點啟動,但幾乎不鼓勵我們與鄰居或我們周圍的世界互動。在這個新的現實中,許多美國人只是因為寵物才被推入社會互動,只通過寵物狗與他們的鄰居社交。
對于智慧城市的支持者來說,每一個智能家居都是一個潛在的“實驗室”。這標志著居民以及建筑設計師的轉變。像勒·柯布西耶那樣,整整三代建筑師都認同建筑是“生活的機器”這一觀點。在推進機器隱喻的過程中,現代主義建筑師想要將理性和標準化帶入一個仍然被風格、習俗以及更經常被奇思妙想所主導的行業(yè)。但他們很難想象,建筑竟有可能取代人類居住者的理性。目前,這主要局限于小事,如調節(jié)恒溫器、調暗燈光和鎖門,但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象這樣一種場景,在我們與日益不友好的外部世界之間,家庭承擔著緩沖的功能:過濾煙霧,布置充氣水閘來阻擋洪水,或抬高閘門以使火勢轉向。智能家居系統(tǒng)可能每天都要面臨電車難題(注:著名的倫理學思想實驗),而居住者卻毫無察覺。
這種宅在家里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加癡迷于備戰(zhàn)、囤積武器和郊區(qū)生活的國家。智能家居可能會讓人們更深入地挖掘個人領域,而不是公民領域。銷售家用新技術的公司可能會用市場驅動的個性化解決方案來解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以前被認為是集體的問題,可能會隨著地理和階級的界限而被分割:許多人只能看得到延伸到他們車道盡頭的世界。
我們可以看看長期封城的最新影響,看看人們由于宅家太久而產生的倦怠和情緒不穩(wěn)定。正如很多人發(fā)現的那樣,“離開家”不僅僅是出去買牛奶或遛狗:這是一種內在的特性,因為我們是活動型物種。跑步機、VR眼鏡和旅行紀錄片可以抑制我們的一些漫游欲望,但有時室內環(huán)境也會把我們包圍起來。
歷史上,城市適應了內外空間的動態(tài)混合,公共和私人功能的混合。但隨著氣候變化和全球動蕩加劇,我們可能會看到公共空間的倒退?!鞍臀骰薄挟a階級的消失和特權小島的強化——正在世界各地發(fā)生。失去的東西并不總是那么醒目。城市是由建筑物組成的,但正是成千上萬的空隙空間——像廣場、公園、門廊和街道——將很大程度上屬于私人的領域連接了起來,使城市生活充滿活力。40年前,威廉·懷特在他的《小城市空間的社會生活》一書中指出,這些“零碎地帶”就是偶然相遇、達成交易、形成公民美德的地方。試圖將共享的室外空間的活力移植到室內世界的嘗試,基本上都失敗了。
以智能家居為中心的城市將使人們越來越依賴為他們量身定制的技術,并切斷與鄰居的聯系?;ㄔ诎惭b新的墻壁傳感器或升級室內氧氣擴散器上的每一美元,對那些有幸處于建筑技術前沿的人來意義重大,但是,個體結構無法完成像森林管理、城市循環(huán)利用或社區(qū)農業(yè)這樣對社會有益的項目。我們著迷于高科技創(chuàng)新,但這也是城市現在面臨的最不緊要的任務。許多維持美國城市運轉的迫在眉睫的工作都是相當“不智能”的:更換鐵軌,加固橋梁,確保管道不浸出鉛。泡沫無論如何是不可持續(xù)的,我們總要為我們周圍的世界貢獻點什么。
本文作者Max Holleran在馬里布大學教授社會學。